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乡村公路干净整洁……蓝天白云下,漫步在阜城县张家桥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呈现眼前。
“村里请来艺术家将我们村的特产冬桃、肉牛产业绘制展现出来,村里有文化墙50余处,还打造了手绘小镇和国学一条街,村民犹如生活在艺术长廊中,各地客商和前来采摘的游客更是把这儿当成了网红拍照地。”张家桥村村支书张勇说。如今,该村创出“冬桃之乡”“手绘小镇”品牌,并成功入选“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眼下村里正在建设一座高标准养老院,村民们养老不愁了。
近年来,衡水市多措并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升级版美丽乡村,张家桥村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该市以人居环境清洁、建筑风貌美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特色产业壮大、乡村治理有效为主要目标,按照以“环、带、片”为重点整体布局,着力补齐短板、全面提档升级,打造“村庄宜居、生态优良、经济发展、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的升级版美丽乡村。“从2021年起,该市确定每年建成160个以上美丽乡村,到2025年,全市建成800个以上的美丽乡村。”衡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洪超说。
美丽乡村建设重在规划,该市坚持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施工,科学确定村庄类型,因村施策、分类推进。县级统筹编制美丽乡村片区建设规划,明确路网、管网、林网、水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设施建设重点,确定建筑风貌格调、产业发展方向,推进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资源共建共享。县主要领导亲自主持规委会,研究审定后方可实施。乡镇负责按照“一村一策”原则,逐村或联村组织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明确建设重点和时序,注重保护村庄原有肌理,保留传统文化和特色风貌。
围绕衡水主城区、石济高铁及高速公路沿线、衡水湖周边、大运河沿线等,他们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成片,稳步扩大美丽乡村覆盖范围,形成规范效应,成方连片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县市区依托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等优势资源,提炼美丽乡村建设风格和建设主题。该市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和庭院整治,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不搞百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
同时,该市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为重点,全面提升村庄公共环境,提升村庄风貌,彻底清理残垣断壁、污水坑塘、屋顶杂物、私搭乱建、街道路障。开展街道两侧立面美化,规范设置标识标牌,村内及村周边绿化全面提档升级,今年该市新改建农村户厕38008座,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共计1.3万个。576个村完成“道路硬化”任务,1470个村完成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任务。
走进枣强县王常乡北张庄村,谈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村民孙会军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村里这两年修了小广场和新街道,还有小亭子和喷泉,变化很大,老百姓感觉特别满意,特别高兴。”
如今,北张庄村附近的东王常、后王常等7个村庄,按照“一盘棋”思想,统一规划分类分批推进,聚焦小游园、景观水系、文体休闲广场、美丽庭院等,打造村在绿中、人在景中,和谐隽秀的美丽家园。
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向农户延伸,该市推进供销服务、金融服务、邮政服务等入驻整合,全面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求。深化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年内94%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全面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按照1.5公里服务半径标准,年底实现有需求的行政村普惠性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服务点全覆盖,适龄儿童和学生实现应入尽入;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年内培训养老护理人员3000人次,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
日前,冀州区周村镇西高庄村的百亩葡萄种植基地正迎来丰收季。采摘、装箱,欢笑溢满整个棚区。每天清晨,1200余箱“玫瑰香”便会准时发车,当天傍晚,就能到达北京新发地,进入市民果篮。“我们与北京新发地合作,不仅引进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先进的培植技术,还打开了都市高端水果市场。”村支书闫广彪说,基地内葡萄亩产可达2000-2500余公斤,农民纯收入达到每亩3万-4万元。
做强做优富民产业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该市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特色工贸、家庭手工业等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依托深州桃花、阜城梨花、安平油菜花等乡村景观优势,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现代民宿、康养休闲等新兴业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积极打造新增长点,新建成的美丽乡村中都有富民产业。安平县杨屯村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原则,对周边7个行政村资产资源进行盘活整合,组建联合党总支,通过合作帮带、抱团发展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油菜产业,推进了农文旅三业融合发展。( 陈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