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一张试卷,打0分比打100分更难。处理一件事,要步步皆错,也不那么容易。
(资料图)
几天前,江歌案迎来终审判决。法院驳回案件主角之一刘鑫的上诉,维持原判。根据判决,刘鑫需要赔偿江歌母亲江秋莲近70万元,其中包括20万精神损害赔偿。
收到判决后,刘鑫又做了件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事——网络募捐筹款。
她在一篇长文中写,“如果有人愿意帮我,我叩谢你们,我会一笔笔记下,大恩大德,希望有机会报答。”
据报道,截至打赏通道关闭,刘鑫共收到2.56万元。她说,“这些资助,我会公示去向,我挣钱以后,会一笔一笔全部还回去。”
显然,她的这些话已经很难让人相信了——6年前,闺蜜江歌用生命给她换到的生路,她都可以冷漠待之,更何况是现在的一点捐款。
目前,刘鑫的多个社交账号均被禁言。她也又一次让自己站在公序良俗的对立面。
俗话说,一人做事一人当。承担过错需要勇气和诚意,可惜两样刘鑫都没有。
6年前也是如此。
2016年11月,她的前男友陈世峰把江歌捅死在门外,她躲在房内、锁上房门,没有走出去,让江歌一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她原本可以和江歌一起面对。江歌或不至死,她也不会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
危险是她带来的,只是她没有勇气面对,让江歌替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江歌于她有恩。面对痛失爱女的江母,刘鑫没有安慰、没有报恩,反而用言语激怒她,甚至在节日期间给她发“阖家团圆”。
她原本可以用痛悔取得江母原谅。江母或可得安慰,她也不会落到今日的境地。
悲剧是她间接酿成的,只是她也没有勇气面对良心的亏欠。
没有道歉,没有悔过。法院判决她赔偿江母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她却想到了利用网络的聚光灯,向公众募捐赔偿款。
她原本可以像绝大多数败诉者那样通过正常方式赔偿江母,也算息事宁人。
但这个代价,她仍是不愿付出。
这是怎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思维呢?
刘鑫处理江歌案的每一步,在大部分人眼里都是错的,践踏了法理人情,违背了公序良俗。比如,对朋友要有情有义,又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再如,通过诚实劳动获得报酬、支付赔偿。
但网络的逻辑却和现实并不相同。偏激的、出格的行为,更容易吸引人的关注。刘鑫也因此获得一批拥趸,支撑着她不懈地活跃在网上,一直走到今天。
从这个角度,刘鑫因网络募捐赔偿款被禁言,是一种对公序良俗的维护。
一度喧嚣于网络的刘鑫,而今为网络所不容,又该如何面对她的下一个选择?
撰文|柴归
*文章为主编有态度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