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海报新闻记者 陈洋洋 济南报道
将早期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由50%提高到88%,晚期肺癌患者疾病控制时间提高50%……在山东,有一位专家,带领团队延长了无数绝望的癌症病人的生命。他就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员李宝生。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医学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由于绝大多数恶性肿瘤都躲藏在人体内部而且其大小、形状和位置个体差异性大,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传统放疗对恶性肿瘤“看不清”“打不准”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放疗治好肿瘤的比例始终是摆在临床一线专家面前的难题。
李宝生带领他的团队在放疗领域深耕多年,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个体化精准放疗”,即针对肿瘤及患者个体差异这一制约放疗疗效和损伤的关键要素,量体裁衣,优化适应不同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构建个体化精准放疗体系,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
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李宝生始终如一地带领团队在肿瘤放疗研究领域里攻坚克难,推动从“传统”到“精确”再到“精准”的放疗体系建立。对于传统放疗“看不清”“打不准”的问题,李宝生提出精准放疗的概念,搭建逆向动态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及移动条带图像引导平台,建立多模态影像引导的自适应放疗和多组学大数据平台,治疗精度达到亚毫米级;围绕肿瘤患者个体差异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联合基因、转录、蛋白及影像等多组学信息,揭示放疗疗效与损伤个体差异并发现多个预测指标,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优化奠定了基础;探索肿瘤生物亚靶区及淋巴结转移规律,优化肺癌、食管癌放疗参与的综合治疗方案,在国际上推广胸部放疗的“中国模式”。
多年来,李宝生团队的多项研究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他将早期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由50%提高到88%,局部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由15%提高到37.8%,晚期肺癌患者疾病控制时间提高50%且让80%的肺癌单发脑转移患者免除过度治疗,避免认知障碍等放疗损害。局部晚期可手术食管癌通过手术前的放化疗有将近一半的患者术后没有发现肿瘤残存,而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通过放化疗方案的优化,其5年生存率由26%提高到42%。在更好地控制肿瘤的同时,肺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由29%降至17%,食管癌4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降低50%。这些成果的推广使数以万计的肺癌、食管癌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李宝生还致力于推广规范化诊疗理念,推动多学科诊疗模式在省内外普及,带出一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临床科研队伍。李宝生团队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首位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首位),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首位)。他改写的24部国内外指南,被写入10余部外文书籍,还引领癌症规范化诊疗,牵头制定中国食管癌放疗指南和癌症规范化病房建设标准,为提高肿瘤患者生存和临床获益做出了突出贡献,惠及广大肿瘤患者。
“我们要心中装着病人,始终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持科研创新和临床突破协调推进,通过高精尖技术解决临床中的痛点,更好服务广大患者,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李宝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