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联盟”扩大创新“朋友圈”(主题)
(资料图片)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黄细英
5G技术分联盟创新创效1.95亿元;建筑行业分联盟3D打印技术已获得15项国家专利授权;食品行业分联盟开发近50款新产品,为企业创收近3亿元……
近日,在广东省总工会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工作会议上,各分联盟领衔人纷纷展示创新成果,分享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两年来的成效、经验。
打造创新工作室“升级版”,扩大创新“朋友圈”
2021年8月,广东省总工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以下简称“创新联盟”),110个创新工作室分别被列入教育医疗、制造业、海事、港口、5G技术等12个分联盟——探索打造创新工作室的“升级版”,谋求实现创新工作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创新成效跃升,为劳模、工匠人才和职工搭建更大、更精准的交流合作平台。
“依托创新联盟,我们的成果出来后,能快速应用,在全省、全集团复制推广,让产业工人的创新获得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支撑。创新联盟让创新工作室从简单的技术创新转变为一体化的产业工人改革创新综合平台。”5G技术分联盟领衔人、中国电信广东广州分公司高级顾问邓艳梅说,5G技术分联盟包含了电信系统的8个创新工作室,两年来沟通交流68次,创造效益1.95亿元,培养5G及云网安高技能产业工人668人次,取得各类证书604项,已成为锻造产业技术人才的一座大熔炉。
据介绍,各分联盟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联盟的“朋友圈”。例如,教育医疗分联盟领衔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林丽珠牵头组建了“南方中医肿瘤联盟”,目前已有67家联盟单位。
产学研、 “传帮带”、 联合攻关推动创新成果涌现
创新联盟成立仅两年,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其背后的“密码”是什么?与会人员表示,创新联盟带来了产学研要素汇聚、纵向“传帮带”、横向联合攻关等有利条件。
广州港广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副经理谢泽彪表示,港口工匠分联盟通过“师带徒”、“传帮带”、技术交流传授、技能分享展示等形式,不断提高联盟成员技术骨干和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一年来,合计开展各类技能、技术培训191次,参与培训人次达4552人。
在联合攻关方面,海事工匠分联盟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建成了珠江口首个水下实景三维平台、研发船舶防台风应急管理系统、搭建‘深蓝风卫’监管平台。”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科长陈良介绍说,分联盟的陈贵花创新工作室与通济智慧海事创新工作室在佛山西江段联合打造了三维可视化的通航环境,有效改善了该区域的通航环境和秩序。
建机制、搭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是创新联盟的一大特点,成员间如何实现联动、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广东省总工会有关部门和各分联盟已开始思考、探索如何建立相应机制、搭建更有效平台,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
“应加强联盟内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创新。”谢泽彪表示。陈良对此表示认可,他认为,应加强联盟内部沟通和交流,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开展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
“最近,我们打造了联盟线上平台,将通过该平台推动联盟间的资源共享和沟通交流。”广东省总工会经济工作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创新联盟线上平台正在试运行,不久后将正式上线,为联盟成员提供在线培训、直播、技术攻关、项目成果展示等服务。
据介绍,广东省总工会将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保障,促进创新联盟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创新动力。